罐 現場|最是人間有情物-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呈現【無界之歸】實質性
無界之歸 - 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主策展人 馮博一
11月26日於杭州美術館舉行【無界之歸-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盛大開幕儀式
鄭乃銘/杭州報導
圖片攝影/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徐偉杰、謝豐毅、《亞洲藝術新聞》
這是一個關於夢想的傳承展。
這同時也是一個堅持讓纖維藝術擺脫傳統刻板的工藝或設計唯二性,讓纖維這個材質更趨近於當代藝術的多元化。
已經持續進入第三屆的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11月25日率先舉行媒體預展,這個由浙江省文化旅遊廳、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國家藝術基金提供項目資助,同樣的主題館還是落在浙江美術館、平行展【尹秀珍個展-七天】則選擇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另外還加上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物超所值】,這三方共構所呈現的【無界之歸-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展覽藝術總監施慧,主策展人是目前中國最紅也最忙碌的馮博一,聯合策展團隊一字排開;各個是響噹噹的策展界菁英:王曉松、劉鋼、黃燕、金澤韻。
馮博一首先就揭示這一屆的主題【無界之歸】,指的是在纖維藝術形而上的、不受限制的跨媒界創作。它同時也意味著纖維藝術在全球化語境之下的相互交織、依存,抽離於難以確定的現實世界的過度糾纏,穿越於不可知邊界的、持續實驗的一種歸旨。馮博一在媒體發布會上就點出纖維藝術的特質-糾纏,並且也提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之所以持續進行到此,更在於通過纖維藝術不僅不斷透過技術與藝術家的創作表達來呈顯出它的實驗性格,同時也能充分落實當代藝術源自於生活的精髓。畢竟,纖維;本來就是在生活中日常慣見的素材。所不同的是多數的人並不那麼理解纖維運用到當代藝術範疇,竟然已經有相當時間的發展歷史,並且也發揮更豐富的藝術表情。
【無界之歸-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在浙江美術館主題展的部分,策展團隊以五個子題:交融的間隔、無邊的抽離、逾界的糾纏、第二皮膚、工作坊;來推引出來自全球六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組藝術家的78件/組作品。
馮博一與策展團隊將這一屆的纖維藝術三年展,整體落在一個「立正與跳躍」的大主軸裡。所謂「立正與跳躍」就是在於,展覽也可以從纖維藝術被廣泛放到服飾、設計的實用類項中的精采表現,但同時也不斷拉開視野讓觀眾看到纖維藝術如何與科技產生共謀與發生新象,除此之外也將議題放到關心纖維在社會進程當中,也已經開始出現全球在地化問題、女性問題、生態危機、消費社會、流行文化以及特定社會人群的社會學介入。
這個展覽從原初以材質的豐厚性來做為表彰,到現在則因為不同策展人的投身與關切的重點互異,到今年第三屆似乎也拉開這全年輕策展團隊對於社會生態議題的更多關注,這使得展覽的本身除了延續主題的精神素材發想之外,也更貼近社會顯學的整體性發展,並且在這過程中,讓大家看到更跳脫纖維本身表面性材質的背後關係,非常有它的耐讀性。
比如說,日本藝術家野田涼美那一大組裝置作品〈盪鞦韆〉,初看時,任何一個人一定充滿疑惑這眼前不就一大片一大片穿孔晶片嗎?這跟纖維藝術有何關聯呢?事實上,這些成千的穿孔晶片,其實是提花穿孔卡片。也就是說,早期提花織布機器在一開一合之間,經線與緯線就能決定視覺效果。那個時候提花穿孔卡片就是被拿來做為製作織物用途,但是現在根本已經不再使用硬紙板穿孔卡片來織物,保留下來的打孔式織布機通常會使用大量的穿孔紙。除此之外,更多會以電腦精算出緹花織物結構,這些又都被寫成程式輸入電腦主機,使得提花所呈現的織紋或圖飾,從所謂硬紙本穿孔到紙片打孔,再到現階段的程式設計,藝術家通過這些穿孔卡片來隱射現代與傳統生產技術之間的搖擺,就像童年我們都曾玩過的鞦韆,緩緩搖盪出不同的觀看視野。
展覽裡面,最浪漫的二件作品則可以舉阿根廷藝術家米格羅‧羅斯柴爾德(Miguel Rothscbild)的〈輓歌〉、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手牽手〉。
鹽田千春透過主辦方公開徵求關於杭州的故事、記憶…,然後以中國人經常拿來使用比喻姻緣/因緣的紅線來串組,文字的記憶與紅線的相互纏繞,單獨的展間似乎是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情緒被膠著在一起,人與人之間已經不再分彼此,而是對於時間、地點、事件的整體記憶共同組成一則屬於杭州的現代佚事。米格羅的作品以印花織物、魚線、鉛球、框架攝影…等等素材呈現一個彷若波浪的流動視覺,但當你走到背後再看,則看到一隻寂寞的狗;安靜的守在日子的背後,這件作品是78件展品裡,唯一的一首詩。
場景再拉到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尹秀珍個展-七天】,這個展覽只有七件作品、只展七天,但這個展覽的能量堪稱凌駕主題展。尹秀珍通過織物不斷詮釋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那股耽溺與緘默,作品沒有太張揚的語境情緒,卻撞擊力超強。她抽離傳統對於織物的慣性形象講求,〈行思〉那股挖掘出的內在壓迫、〈公社〉的那種無界的融合、〈消化腔〉則形同異星怪物,還有那一件件如同雕塑般的服飾…,尹秀珍思物卻不受物綑綁,徹底把纖維藝術的有形化為壯闊的內在無形,可說是把【無界之歸】主題發揮得最活絡的一位。
佈展現場
精選展品
艾美·齊托·利瑪〈紙的記憶〉 2016
裝置 尺寸可變
約翰·保羅·莫洛比托〈擦印畫 069〉2018
棉花 羊毛 144.8 x 106.7 cm
上野真知子〈無題〉2011
不鏽鋼絲 尼龍線 楮皮 300 x 800 x 800 cm
瑪吉·奧思〈條碼員〉2008
棉 人造絲 導電紗線 熱變色顏料和丙烯顏料 銀墨 訂製電子器件和軟件 172.7 x 126.6 x 12.7 cm
卡羅那·埃斯特拉達〈原始檔案〉2019
材料:銅線 天然羊駝毛 駱駝毛 人造毛
工藝:四輪織布機和機腰 300 x 150 cm
野田涼美〈盪鞦韆〉2019
緹花織機穿孔卡片 漆線 800 x 500 x 5 cm
索萊達·瑪蒂法·穆奧茲
〈印巴花繍〉2018
銅絲 棉花 電子元件 203.2 x 111.8 cm/寬度可變
〈流亡大馬士革〉2016
銅絲 棉花 電子元件 96.5 x 58.4 cm/寬度可變
約翰·勞斯坦〈當一切塵埃落定〉2019
棉花 木材 金屬 噴膠棉 泡沫橡膠 聚氯乙烯管
尺寸可變 (1000 x 800 x 36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徐道獲〈門〉
絲 刺繡 不銹鋼管 326.5 × 211.5 ×100 cm
Collection of Yuz Foundation
西蒙·凱勒利〈國家登記〉2018
帆布 塗料 細線 木材 鋁軌 鋼支架 250 × 503 × 22 cm
英國 / 澳大利亞 凱特‧戴維斯、利亞姆‧楊 〈未知領域 〉 2017
(設計&製作:紡織品由「未知領域」設計,並與砂石‧康德和瓦拉納西紡織和工匠協會共同完成)
馬克· 紐波特
〈超膽俠〉2003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15.2 cm
〈雙槍小子〉2004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 15.2 cm
〈愛國者〉2004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 15.2 cm
〈毛衣人2〉2005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 15.2 cm
〈毛衣人3〉2005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 15.2 cm
〈Y形人〉2005
尼龍線手工針織 紐扣 2 × 58.4 × 15.2 cm
N. S. 哈沙〈各國旗幟〉2007
布上丙烯 線 縫紉機 尺寸可變
鹽田千春 〈手牽手〉 2019
混合媒界裝置:紅色許願紙、紅色毛線
計文于&朱衛兵 〈水很深〉2013
木、布、泡沫、鋼絲、線、紗
210 X 75 X 16.2 cm
迪倫·費什〈加密檔案03.FFF〉2017
緹花織物(黑色人造絲經紗與白色人造絲緯紗 )19個編碼霓虹燈(氬氣) 19個變壓器 19個LED Arduino Due微控制器板 壓克力 導管 GTO電纜 18號電線 樹莓派3B+
初始裝置:76.2 × 15.2 × 15.2 cm
織物尺寸:10.1 × 381 cm
米格爾·羅斯柴爾德〈挽歌〉2017
印花織物 魚線 鉛球 環氧樹脂 壓克力 裝框照片
約300 × 550 × 280 cm
巴特·赫斯〈大家同我一起幹〉2012
網眼織物 膠水 乳膠 展出尺寸依現場而定
All images by Artist
尹秀珍 〈行思〉2018
200隻寧夏本地人穿過的鞋子 織物
尺寸可變
尹秀珍〈消化腔 〉2015
鐵架 穿過的舊衣服 布料 不鏽鋼 海綿
325 x 818 x 835 cm
《亞洲藝術新聞》
2019 / 11 No.178
近期報導
今日藝術書推薦
常玉油畫全集(第二冊)衣淑凡編
微信製作、推送、咨詢服務
請洽罐子小秘書